一、对试卷的总体评价
以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,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,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,坚持“以学生为本”和“立足过程,促进发展”的新理念,力争让考试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次成功体验,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,改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使教学方式、学习方式、思维方式、评价方式等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。
试题的主要特点和考查目的:
(1)试题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。
(2)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实践,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。
(3)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。
(4)注重了计算能力的培养。
(5)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。
二、对试卷的具体分析
试卷满分值100分,每生累计受测时间90分钟。
分数段 |
100分 |
80-99分 |
70-79分 |
60-69分 |
60分以下 |
参加人数 |
及格率 |
人数 |
3人 |
329人 |
81人 |
26人 |
28人 |
467人 |
96% |
试卷得分情况
主要成绩:
1.从卷面可以看出,基础知识掌握好。填空题、判断题、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得分率较高,达到了95%。从学生的计算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;从学生的填空题和判断题、选择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。
2.学习习惯良好。大部分试卷,字迹清晰、书写规范,第四大题的“画一画”,都是用铅笔和尺子作图的。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良好,学习态度端正。可以说,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,提供了保证。但是并不能排除个别学生书写潦草、卷面混乱的现象。
教师已经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。在夯实基础的同时,关注了学生 “数学思考、解决问题、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”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,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。这些是我们工作的成绩,我们也因此感到十分高兴。
存在问题:
1.学生缺乏良好的考试习惯,自己检查错误的能力有待加强。三年级共六个班,每个班都有几个同学落下题目空着没有做;每个班都有5个同学左右在做“用竖式计算”这道题时,没有把计算结果写在横式上;审题不仔细,把问题理解错误,如解决问题的第3题的第1小问:求的是会唱歌和跳舞的各有多少人?错误理解为只会唱歌和只会跳舞的各有多少人;作图题不够细心认真,有的同学数格子数错了,有的同学审题错误,没有看清每格的边长是1厘米,而是直接画成了5厘米、3厘米的长度。
2.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,填空题中分数的分子、分母弄混了的每班有4人左右。
3.学生缺乏联系生活的能力。填空题的第10题:“小华从一楼走到3楼用了18秒,照这样计算,他从一楼走到6楼需要用( )秒。”这一题目是上期所学的内容,很多同学没有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,没有想到自己在哪里做个这样的相似题型,忘记一楼不用爬楼梯而算得36秒。全校只有5人做对这道题。
4.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能力较差。从试卷可以看出,学生应用题的得分率相对较低。平均得分率接近90%。除了解决问题的第4题,两位数乘多位数超纲,部分学生不会列式计算。第2题和第3题的错误率也较高。第2题妈妈上班时间分成两段,少数同学忘记将两个时间段合拢,大部分学生忘记在计算结果“时”前面加上一个“小”字。第3题是有关集合的问题,第1小问让学生措手不及,“会唱歌和会跳舞的各有多少人”,一个“各”字也难住了很多学生。由此可见,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能力较差。
三、整改措施
(一)转变观念
观念是行动的先导。因此,深入学习课改理念,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,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,将小学数学教学与“孝责教育”进行有机结合,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,得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。
(二)改进教学
1.改进备课方式
深入了解学生,找准教学的起点;客观分析教材,优化教学内容;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,制定明确、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;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,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。
2.改进课堂教学
(1)新课引入生活化
《数学课程标准》明确指出: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。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。因此,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,要本着“数学生活化”的思想,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,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、抽象,数学就在他们身边。
(2)课堂提问高效化
这里所说的问题,应该包括两个层面:一是教师精心设问,也就是说,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。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问题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,激起疑点,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,使师生情感上达到共鸣,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。二是鼓励学生善问。在教学过程中,要创造条件,让学生质疑问难,把“教师提问,学生回答”的模式,变为“学生有问题,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”的模式,真正解放学生的一切。
(3)练习设计多样化。
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,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。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部分,练习设计注重开放与分层。
3.教学评价多元化
在今后的教学中,要注重发展性的评价观,不追求一种模式、一个答案,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、大胆想象,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,赞赏每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,赞赏每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,赞赏每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。
评论